新加坡居民:
成人:新币 16 元,儿童:新币 12 元
游客:
成人:新币 19 元,儿童:新币 14 元
其他票种可选
门票将于 8 月 10 日发售
zh-CN nav_sessionexpired 您的会话已过期。请重新登录。 确认
一次性密码(OTP)验证 为验证您的账户,请点击下方电邮图标,一次性密码将发送至您注册时登记的电子邮箱。 手机 电邮 或 尝试其他验证方式 立即验证您的手机号码 立即验证您的电子邮箱地址 包含一次性密码(OTP)的短信已发送至您的手机号码 {#}。 包含一次性密码 (OTP) 的电子邮件已发送至您的电子邮箱{#}。 您的手机号码已验证成功。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已成功验证。 您输入的一次性密码(OTP)有误。 未收到? 重新发送 {#}后重新发送 完成 一次性密码请求失败。请稍后再试。 一次性密码请求重复。请在当前一次性密码过期后再试。
15 您当前会话剩余时间为: 点击“继续”保持登录状态,或点击“登出”结束本次会话。 {minute} 分 {second} 秒 2 继续 退出
展览
《声声回旋》是一个独特展览,展出 Sound Art 声音工作室早期项目、不同类型的音乐和发声雕塑。此外,展览还展出当代最新项目,这些项目用数码、引导或自己设计的方式让物件发声、歌唱。
展览汇聚一众世界知名的当代声音艺术家,这些艺术家的作品能让我们更加仔细聆听我们生活、到达的空间。跟随这些艺术家,我们得以想象音乐的表现形式,以及我们如何创作音乐。
展览中,有些艺术家探索声音的其中一个极端——寂静无声:你会遇到无声的歌者、看不见的合唱团。展览将展出可自行演奏的钢琴以及从未看过或听过的新奇乐器。你还可以从知名作曲家那里获取灵感,试着自己编曲。他们会告诉你,在播放之前,可以试着将音乐片段随意组合、调整。经历过《声声回旋》展览的洗礼,从此音乐对你来说变得不一样。
Image caption: Mel Brimfield, 4′ 33″ (Prepared Pianola for Roger Bannister), 2012, sound installation. Courtesy of the artist © Image; Crown Copyright: UK Government Art Collection.
不像眼睛,耳朵不会关上接受外界信息的大门。 我们大部分人每时每刻都在听,每时每刻都遨游在声音的海洋。 而声音,来源于振动。 物体振动在空气中产生波形,波形经由我们耳朵接收,成为声音。声波可以作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在这里,这三种现象我们都得以感受。
由艺术家 Hannah Perry 打造的大型装置横跨展厅,仿佛有两条线将三维空间分隔。半隐藏的扬声器每隔一段时间播放低音旋律,装置伴随声音一起振动。装置的振动带动覆盖其上的材料一起振动,声音的音量获得放大。Perry 用这样的装置表达“共振(Resonance)”的概念。“共振”一词源自拉丁语中的“回响(Resound)”或同时发声提高音量之意。
固体形状的变化,液体表面的波动,都是声波在显现。 另一位艺术家 Carsten Nicolai 则用拍摄牛奶表面不同形状涟漪的方式,捕捉了声波的形状。十张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照片,展现了在不同振动下声波的不同形状。 Nicolai 以其构造复杂、融合高科技的声音装置而闻名,在这里,他向我们展现了声音的真实样貌。
通过这两个展品,我们得以从不同角度看见声音、感受声音。
本展览环节艺术家:
Carsten Nicolai(德国),Hannah Perry(英国)
Hannah Perry, Rage Fluids, 2021.
声音装置。
图片由艺术家和 Galerie Kandlhofer 提供
Robert Morris,美国艺术家,二十世纪五十和六十年代极简主义运动中最重要的概念艺术家之一。他经常运用简单的几何物体,特别是立方体和箱子,来探索观看者、物体和展厅空间之间的关系。
此类作品表达了,观看者在某种程度上,与作品一同,也是展览的一部分。 而且,这一次,Morris 让展品发声了。 《Box with the Sound of Its Own Making》(1961)记录并播放展品在制作时的声音。
而 Ashley Zelinskie 的作品《Cube with the Sound of its Own Printing》(2014/2021)则是对 Morris 作品的致敬。 与手工制作的前辈不同,这个诞生于二十一世纪的作品由机器制作,播放的声音反映艺术家的身份在随时代不断发生变化。
Timm Ulrichs 的混凝土箱子更进一步,展示了时代的深刻变化。 混凝土里是一台晶体管收音机,接收模拟信号。 展品名为《Radio》(1977/2021),其中发出的噼啪声反映出,在数码广播和流媒体服务盛行的今天,无线电台式微的现状。
本展览环节艺术家:
Robert Morris(美国),Timm Ulrichs(德国),Ashley Zelinskie(美国)
Ashley Zelinskie, Cube with the Sound of its Own Printing, 2014/2021.
3D 打印木制发声装置。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在人类诞生早期,我们就受到自然环境的启发,去制造声音、创造音乐。 例如,原始文化的人类曾制造简单乐器模仿动物叫声。 显然,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乐器,是人体自身。我们通过动作和人声就能演奏,比如石器时代的人类制作石斧时有节奏的敲击声和交流时的各种声调。
艺术家 Chen Zhen 和 Hsiao Sheng-Chien 通过装置艺术重现、纪念自己的声音记忆、儿时的声音环境和熟悉的生活氛围。
艺术家 Zul Mahmod 擅长将日常用品用机械的方式连接,其发出的声音仿佛就是连接世界的媒介。 尽管失聪,艺术家 Christine Sun Kim 将声音用看得见的音乐符号展现出来。无论是用富有诗意还是诉诸语言的方式,她都用肉眼看得见的表达形式呈现失聪者的世界。 两位艺术家都将带领我们感受这个世界的旋律。
Idris Khan 的作品是一本音乐重写本。 他将很多张乐谱叠起来,这样每一行看起来就像是上下振动的线留下的痕迹,宛如小提琴演奏时抖动的琴弦。这个作品展示了创作、完善和记录音乐的方式。
本展览环节艺术家:
Idris Khan(英国),Christine Sun Kim(美国),Zul Mahmod(新加坡),Hsiao Sheng-Chien(台湾),Chen Zhen(中国)
Chen Zhen (1955-2000) Chair of Concentration, 1999.
© 2021 ADAC – Chen Zhen,图片由香港德萨画廊提供。
如今,电子音频文件是分享音乐最常用的形式。而在过去,音乐一直通过乐谱的形式记录、传播。 人们凭着这种分享方式理解音乐并进行再创作。
西方用来记录音符的五线谱起源于九世纪,但这不是谱写音乐的唯一方式。在这里,你将看到历史上各种音乐语言,以及音乐在现代的记录形式,从已知最古老的古巴比伦乐谱、十四世纪吠陀赞美诗到现代美国记录声音和音乐的方法和尝试。
Mel Brimfield 的作品《4’ 33” (Prepared Pianola for Roger Bannister)》(2012)的主体是一架自动钢琴,后面是一台类似“落球游戏”的装置,钢琴侧面和上方表面印着与主题相关的图案和文字。钢琴弹奏的音乐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英国国歌节选、英国电视体育节目主题曲和一段对英国运动员 Roger Bannister 在 1952 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上表现的解说。 尽管当时 Bannister 在中距离赛跑上的训练较少,但他仍拿到第四名的成绩。 与奖牌失之交臂让他越发专注于运动训练,并最终在 1954 年成为第一个在 4 分钟内跑完 1 英里的人,打破了这个在当时被认为是人类无法超越的极限。 Brimfield 的创作基于在民间传诵的趣闻轶事,她对历史的叙述常常融入一丝奇幻的色彩。
本展览环节艺术家:
Song-Ming Ang(新加坡/德国),Mel Brimfield(英国),Toshi Ichiyanagi(日本),Yoko Ono(美国),Luigi Russolo(意大利)以及来自 Schøyen Collection 的乐谱(英国/挪威)
Mel Brimfield, 4′ 33″ (Prepared Pianola for Roger Bannister), 2012, sound installation.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皇家版权: 英国政府艺术收藏。
我们周围的声音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世界,音乐还是另一种记录历史的方式。我们都有关于声音的记忆,出于某种原因,这些声音总会伴随左右。 德语“Ohrwurm”直译为“耳朵虫”,意指在脑中不断重复的一段音乐。
Jeremy Deller 的墙绘作品《The History of the World》(1997 - 2004)描绘了铜管乐和迷幻浩室在历史、政治和社会上的交汇。 这幅墙绘是 Deller 展现不同类型音乐之间独特联系的另类作品。
很多人都说曾听到过自己内心的声音,就像默读的时候我们仿佛听见头脑中的声音一样。一段音乐在脑中响起也是类似的情况。Peter Weible 的作品则告诉我们,无论我们选择什么音乐或听到什么音乐,都不能代表我们自身。
Phil Collins 的作品《dunia tak akan mendengar》是其大型视频艺术《the world won’t listen》的一部分。作品拍摄于印度尼西亚,其名称“dunia tak akan mendengar”是“the world won’t listen”的印尼语翻译,内容是英国乐队 The Smiths 的乐迷在 KTV 演唱乐队专辑《The World Won’t Listen》的画面。 这个项目展现了作者对流行音乐如何融入各地文化的深入研究。 作品很好地展现了我们对声音的美好想象,以及我们的表演欲望和表现自我的自由,而无关技巧。
本展览环节艺术家:
Phil Collins(德国),Jeremy Deller(英国),Peter Weible(德国)
Jeremy Deller, History of the World, 1997-2004
墙绘
尺寸可变
图片由艺术家和 The Modern Institute/Toby Webster Ltd., Glasgow 提供。照片:M HKA
音乐表演无外乎演奏或操控。 观众听到什么声音,听到多大的声音,全由演奏者决定。 而音频处理技术则是另一种控制现场演出或耳机声音的方式。
美国极简抽象派声音艺术先锋 Pauline Oliveros 的作品重点关注对声音的认知。她在 1974 年创作了名为《Sonic Meditations》的音乐创作、聆听指南,本次展览的作品就来自该指南。这个杰出的创作为感受声音、创作音乐和相互合作提供了新方式。在指南中,作者表示本指南“旨在为团体在长时间内定期会面提供指导”,而无需任何特别技能。 任何人都能借此创作音乐。
《Dancing in Peckham》(1994)是英国艺术家 Gillian Wearing 的影像作品,展示作者在伦敦南部的繁忙购物中心、随着她记住的乐曲无声起舞的画面。而众人对作者即兴表演的各种反应,展现了共同感受和独自聆听音乐之间的差异。
艺术家 Samson Young 将合唱演出中各种声音的主次来了个大反转。 香港和声合唱团在演唱巴赫《Christmas Oratorio Part 5 (Movement 1, Movements 4/11 Chorales)》时将发声的部分压低,而将发声前的呼吸声放大。唱歌时的呼吸声通常会被歌声覆盖,但在这里我们得以听清楚合唱包含的所有声音。 由此,神秘的韵律被解开面纱:乐谱翻页、吸气、呼气、歌词呢喃,这些不可或缺的歌唱元素都在作品中得到充分展现。
本展览环节艺术家:
Samson Young(香港),Gillian Wearing(英国),Pauline Oliveros(美国)
Gillian Wearing, Dancing in Peckham, 1994, video.
现场照。
图片受版权保护;皇家版权: 英国政府艺术收藏。
合唱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那时候精心排练的集体演出被认为是有利于表演者和观众表达情绪的有益方式。现代研究表明,合唱表演和团体演唱对参与者有实质影响,参与者的脑部会分泌血清素和多巴胺,它们都能让人感到愉悦。与他人一同歌唱被认为有利于产生集体感,有证据标明参与者的心跳会变得同步。
加拿大艺术家 Janet Cardiff 通过科技以全新方式让观众感受经典合唱曲目。Cardiff 的作品由 40 个扬声器围绕场地组成,观众可在场地中央感受整体的音乐,亦可以走近任意一个扬声器,仔细聆听每一个人的声音。
本展览环节艺术家:
Janet Cardiff(加拿大)
Janet Cardiff, The Forty Part Motet (A reworking of “Spem in Alium,” by Thomas Tallis 1556), 2001.
帕梅拉(Pamela)和理查德·克拉姆里奇(Richard Kramlich)收藏品。赠予泰特美术馆美洲基金项目。装置图,爱马仕企业基金会,东京,2009。照片:Atsushi Nakamichi / Nacása & Partners Inc。图片由爱马仕企业基金会提供(2009)。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如何表现音乐完完全全掌握在我们手中。有的人喜欢和其他人一起创作,有的人喜欢独自耕耘。
在这里,我们为游客提供一展音乐创作才华的场所,无论用什么语言、以什么方式、一起创作还是独自创作、无声谱曲还是大声演唱,你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式。
德国艺术家 Nevin Aladağ 的作品《Traces》(2015)通过不同的艺术装置,描绘了作者对斯图加特,这座陪伴作者度过儿童时光城市的声音印象。 作者在城市各处布置专门收集声音的布景,让各种乐器在其中用城市的各种环境元素自行演奏。乐器无需全程控制,自然和城市环境就是音乐家和舞台,一出精彩的交响乐就此诞生。
吉隆坡 RawSpace 画廊总监 Beng Tze 认为声音和图像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他曾在许多活动中将视觉艺术家和音乐家汇聚在一起,以现场表演的方式即兴创作音乐。在此展出的档案记录了那些短暂却又对音乐创作意义非凡的瞬间。
本展览环节艺术家:
Nevin Aladağ(德国)和来自马来西亚吉隆坡的现代艺术画廊、表演空间 RawSpace Gallery 的记录资料
Nevin Aladağ, Traces, 2015, 3-channel video installation.
视频照 © Nevin Aladağ,VG Bild-Kunst。图片由艺术家、柏林 Wentrup 画廊和深圳红树林画廊提供
日新月异的科技改变了我们与声音互动、收集声音、储存声音、操控声音和录制声音的方式,也改变了我们与音乐的关系,进而影响我们创作音乐的方式。通过数码手段可听到的音乐数量之多,恐怕我们一生都听不完。
美国艺术家 Cory Arcangel 用在 YouTube 上收集的“猫咪弹钢琴”视频片段,通过调音重置成阿诺尔德·勋伯格——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奥地利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之一——的一首乐曲。这个通过拼接而来的视频抓住了每一个无调性音符,重现了勋伯格这首充满前卫气息的乐曲。这首乐曲绕开传统的和谐乐理,彻底打破古典音乐的音乐形式。
Arcangel 的作品预示着创造音乐的方式将迎来革新。 我们不需要才华横溢,不需要技艺纯熟,只要用合适的软件,就能重新创作音乐、创造声音。我们可以修改自己的声音录音,按需求修正音调。
展厅的墙上展示了勋伯格 1909 年突破性的无调性作品的几个乐谱小节。 这些乐谱节选提醒着观众,这个视频是作者与 John Cage 和 Toshi Ichiyanagi 联合创作的试验性作品。
这份乐谱在展览中以不同的方式得以呈现,
反映了艺术和音乐的历史,以及即将迎接它们的各种可能的未来。
本展览环节艺术家:
Cory Arcangel(美国)
Cory Arcangel, Arnold Schoenberg Op 11 – I-III – Cute Kittens, 2009, 3 YouTube Videos.
© Cory Arcangel。图片由艺术家和里森画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