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晋新加坡艺术家 Jamie Tan 创作出棱柱形图案作品,探索色彩直达个人内心深处的强大力量。
如果您曾经怀疑过色彩激起强烈情绪的能力,不妨看看 Pantone 揭晓的 2025 年度代表色,感受其掀起的讨论热潮。命名为“摩卡慕斯” (Mocha Mousse),这款编号为 PANTONE 17-1230 的褐色调仿似柔和、浓厚的可可,不知不觉间让公众产生截然不同的感受。有批评者这种颜色很枯燥,言辞甚是尖刻。谁会想到一款褐色能造成如此大的意见分歧?
但 Jamie Tan 认为这种事情再正常不过。这位新加坡青年艺术家自上学起就一直沉浸在色彩的世界当中,深知色彩蕴含的力量。他于 2017 年在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 (LASALLE College of the Arts) 取得美术学士学位,随后加入 Art Porters,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各种展览中展出其作品。
从创作手法上,Jamie Tan 的作品通常以各种色调的颜色条为主,呈现出无法忽视的运动感。有些作品的颜色条整齐排列,在画布边缘,颜色条的方形末端相互重叠,颜色逐渐变浅或变深。有些作品以一日不同时间光景为灵感,展现的是细致入微的色彩变化,人们在鉴赏时需仔细辨别。另有些作品,则透露出乱中有序。“Picking Up the Pieces”是一幅亚麻布油画,呈现的是一个破碎的色盘,颠覆了对这个常见作画工具的传统认知。
“我们在学校学习到如何使用色盘,以及各种颜色的应用规则。但我的想法是,不,我只按照我喜欢的方式去做,并顺其自然”,Tan 表示。他的艺术灵感包括抽象派艺术家 Josef Albers 以及“重复、强弱切分”的爵士音乐。这种影响在他那近乎机械的创作流程中极其明显,他经常使用胶带做出统一的色块和色带。
就如天性一般,Tan 深深着迷于对色彩的认知如何随时间和情景的变化而变化。对他的理念形成影响至深的,要数 David Batchelor 的作品“Chromophobia”,这件作品表达出西方文化思想对彩色有着先天的恐惧。“过去人们不喜欢彩色,是因为彩色象征着某种危险的东西”,他解释道。“有一种观点是,黑白色代表真实,而非彩色。原因在于彩色会引起你的想象,模糊对现实的观察。”
Tan 同样对色彩的意义变换充满兴趣。“红色可以代表威胁和恐惧,但也可以代表浪漫。蓝色与消沉有关,但也可以引起对海阔天空的想象”,Tan 表示。他的作品曾由 Tiffany & Co 和 LVMH 等时尚集团购入。
Tan 用胶带快速区分作画区域,随后分别上色。
每种颜色都经过细心挑选,呈现一种特别的情感和感觉变化。
他最新的受委托创作,是为滨海湾金沙御匾系列创作的 26 件独特作品。御匾系列是滨海湾金沙最尊贵豪华的套房系列,将 Tan 推出了其创作舒适区。由于时间紧张,他将油彩换成了快干的丙烯颜料,后者逐渐受到他的喜爱。每一幅作品的面积均为 1.4 平方米,展示出 Tan 标志性的鲜艳色块,色彩灵感来自褐黄色和套房内的丰富色调。从侧面看,鲜艳的色带呈现出形似凸起的透镜效果,仿佛从画布上抽身并一跃而起。“色彩和线条在不同作品中的位置都非常不同,呈现出贴合所处房间的起伏不平的流动感觉”,Tan 解释道。
“它们没有受到约束”,他补充道。“其中充满着快乐、趣味,仿佛在跳舞。”
当被问及最喜欢的颜色时,Tan 毫不犹豫地回答:橙色和红色。出乎意料的是,鲜艳、雀跃的黄色却带给他不自在的感觉。“当我从黄色逐步变换到白色时,我很难确定它们之间要用什么色调。这种感觉就像我失明了一样”,他承认说。
尽管没有达到通感的程度,但 Tan 还是饶有趣味地将人与特定的颜色联系起来。通感是一种外部刺激引起额外感官感觉的现象,比如“尝到”声音或“闻到”颜色。更令人好奇的是,在他的作品展中,他发现一个人的“颜色”并不总是与这个人感兴趣的画作的特质相契合。不过他明白,这种偏差无需干涉。
“我觉得我不一定要了解创作背景,才可以去理解一个艺术家试图表达的东西。人们走进我的展览,应该要认得他们在家或任何其他场景中的颜色”,Tan 表示。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被所有人看到,任由他们领会,创造独属于自己的回忆。我希望我的作品能让人感觉到自由。”